0

读《梁启超转》

已有 1,748 人阅读此文 - -

刚刚读完了《梁启超转》,感慨颇深,想在这里写一写我的读后感。

1873年,梁启超出生在广东新会茶坑村。幼时的梁启超在祖父、父亲的教导下,苦读四书五经。梁启超天资聪颖,博学强记,在当地享有神童之称。1884年,11岁的梁启超便到广州应试,中秀才,可谓少年得志。1889年,梁启超进入康有为创立的广州万木草堂。梁启超在这里结识了康有为,并开始受到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影响。当时,谁都不曾想到,这对师生将掀起晚清政坛的波澜。

1895年三月,梁启超随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。同年四月,康有为、梁启超联合18省举人,共1200多人签名,通过梁启超起草的“上清帝万言书”,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。公车上书后,梁启超和康有为共同策办了《万国公报》。1896年,梁启超抵上海,担任《事务报》的主笔,开始发表一些变法维新的思想。这个时候,梁启超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。一时四海之内无人不说《时务报》,无人不知新会梁氏。

1897年,年仅24岁的梁启超到长沙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。在这里,梁启超认识了一批有新思维的湘籍青年,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改革的中坚力量。其中,梁启超最赏识的学生便是蔡锷,两人建立了一生的师生情谊。

1898年6月11日(旧历戊戌年),光绪帝诏定国是,百日维新正式开始。光绪帝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积极推行新政,提出了办新式企业;设铁路、矿物总局,修筑铁路开矿产;废八股,设立新式学堂,提倡西学等新政。可以看出,光绪帝是一个渴望有一番作为的皇帝,可是他们远远低估了以慈禧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力量。维新变法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层层阻挠,许多有进步意义的措施都得不到实施。最终,百日维新不得不以失败告终,梁启超也只得东渡日本,开始流亡生涯。

维新变法的失败的让梁启超认识到,当时的中国根本就不具有变法改革的条件,要实行新政,首先要有新民。于是,于1902年,梁启超在日本创立了《新民从报》,开始积极宣传新知识、新思想、新工艺、新法律、新社会……1903年,《新民从报》发行量达到九千份,遍布49个市县,乃至祖国的大西南、大西北都有人传阅。梁启超著名的《少年中国说》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,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游子对他心目自由、强大祖国的期盼。1903年,梁启超开始了美国之旅。梁启超到访了温哥华、旧金山、波斯顿、纽约,了解了美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以及华侨的生存和发展。国外的流亡生活大大开阔了梁启超的眼界,这对他以后的很多政治主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1911年,梁启超结束了13年的流亡生涯,启程归国。辛亥革命后,清政府被推翻,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终于结束了。然而,革命党人的果实最终却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窃取了。归国后,梁启超为了实现自己政治主张,也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一员。梁启超在北洋政府先后担任了司法部长和币制局总裁两个职位。在这段时间,梁启超起草了《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》,在政治、教育和经济方面提车了自己主张。然而,现在的中国虽然已经推翻了封建制度,但是要推行哪怕一点点改革都是那么的困难,因为北洋政府里面到处是利益集团。袁世凯为了称帝,不惜一意孤行,并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“二十一条”。梁启超对袁世凯的态度有最初的希望、失望,到最后的反目。梁启超认识到,要对付留恋权势的袁世凯,只有实施一场倒袁运动,和梁启超持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他的得意门生蔡锷。1915年,蔡锷秘密离开北京到日本,最后辗转到云南。同年12月,梁启超以赴美就医为由坐船抵达上海,为蔡锷出谋划策,在后方支持蔡锷的护国运动。1916年元旦,护国军在昆明大校场誓师讨袁,昆明顿时万人空巷一片反袁护国的热血之声。同年3月,梁启超经越南海防抵达广西。5月1日,梁启超与广西都督陆荣廷在广东肇庆成立了两广护国军。梁启超与蔡锷的滇、黔护国军一起,从黔、闽、湘对北洋军进行了北伐。6月,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举国声讨中死去。护国运动终于取得胜利了,但是蔡锷却由于连日前线作战,病情不断恶化。1917年11月8日,蔡锷与世长辞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。蔡锷的离去让梁启超悲痛欲绝,他不禁想起了在长沙时务学堂的相遇,还有在日本两人彻夜长谈国事的情景。纵观梁启超的一生,许多政治上的友人都曾离他而去,而真正懂得他的并至始至终支持他的只有他的学生 蔡锷。他们两人可谓惺惺相惜,亦师亦友。

护国运动结束后,梁启超曾于1917年7月任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。梁启超亲自拟定了《整理中、交两行钞票暂行法》、《整理币制办法大纲》,提出了完整的金融理论和改革思路。然而,梁启超的财政改革举步维艰,政治上的处境不断恶化。梁启超每次都想做一番事业,可是总是做不成任何事情。梁启超此刻认识到,段祺瑞只是另一个袁世凯而已,他们要的不是改革,他们要的只是他们手上的权力。中国历来的统治者只需要庸才、奴才,不需要治国之才。梁启超此时对政坛彻底的失望了,有了退隐之心。

1917年11月,梁启超辞去财政总长之职,从此退出政坛。1918年,梁启超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,先后到访了斯里兰卡、英国、法国。于1922年起,梁启超任教于清华大学,潜心治学。

1929年,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。

梁启超的一生是跌宕起伏、波澜壮阔的,他的身上闪耀这一个伟大思想家、改革家的光辉。我觉得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的仁人志士。有人说梁启超是多变的,但是我觉得从多变中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梁启超。康梁两人共同发起了百日维新,两人从最初的携手到最后的分道扬镳。康有为是固执的,梁启超是多变的。因为光绪帝的知遇之恩,康有为对清廷的愚忠到了泥古不化的地步。甚至在辛亥革命后,康有为任然做着他的复辟梦。梁启超从最初的维新变法,到最后渐渐接受了民主共和的主张。梁启超的一生治学严谨,他的学术研究几乎涉及到了文化的所以领域,包括文学、哲学、财经学、教育学等。梁启超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,但是可以肯定,他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更加自由民主之中国!

读梁启超的《少年中国说》,梁启超比谁都想看到一个自由、富强的中国。我不禁感慨,梁启超笔下的中国少年,应该是我们高祖辈吧!而如今,一百年过去了,梁启超希望看到的中国出现了吗?其实,梁启超笔下的许多观点,到今天任然有进步意义。一个开放、自由的中国,好像就没有真正出现过。放眼今日之中国,官场中不一样是勾心斗角、尔虞我诈,这不是中国几千年官场文化的延续吗?人民什么时候做主过?三十年的经济改革让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飞跃,可是自己总是觉得身边的社会越发的浮躁,利益主导着现实生活的一切。信仰,似乎在渐渐远离这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……

算了,不说也罢,不说也罢。我也只是这个社会中小小的一分子,我又能改变什么呢?独善其身,独善其身吧!!

2010年11月7日

1
相关文章!
  • William's Views of World Politics
    - 阅 813

    自己博客上一篇文章已经是3年以前,已经有好几年没怎么好好写文字了。难得最近可以时间出来写写文字,写一篇关于国际 […]

  • The Call of The Wild
    - 阅 1,445

    when I was a student at senior middle school, I read th […]

Comments are closed.